2023寒假教师共学第二期

2023-02-13

都在阅读与讨论的过程里

——2023寒假教师共学第二期



2023年寒假教师共学第二期于2月5日开始,老师们用共学和共论的方式来过元宵节。


12位刚刚完成一期共学的老师和8位新加入的老师聚在一起,开展了关于绘本精读、整本书精读、阅读方法和写作4个主题的研讨。



01

传记主题图画书工作坊


时间:2月5日上午


为什么要给孩子读人物传记绘本呢?给孩子读传记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流沙老师主持的人物传记主题工作坊从为什么读,讨论到如何读,再到如何做班级读书会。


小组实践从主持人给出指定书目,按框架练习开始,再到自选书,融合框架多形式呈现。实践一步步深入。


这次的共读会,大家的感受和收获都不少:


1、如何减少说教意味,让孩子真正喜欢上传记类书籍?那就让孩子自主地去寻找书中蕴藏的话题吧,成长、文化、家庭、社会都可以讨论起来。


2、曾经很长时间把传记类书籍当故事看,这次的学习不仅从理念上得到提升,还学到如何去读懂传记类绘本,以后和孩子再读这类书籍有法、有料,有得聊!


3、听了流沙老师的《人物主题图画书》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 “闻一知十”,孩子们因为一本书可以拓展到N本书,激发孩子继续读下去。

  • 因为一本书,拓展到其他学科,激发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比如《霍金斯的恐龙世界》这本书,大家在讨论复原恐龙是否需要科学时,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圆柱体相关知识。也许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因为这次讨论“开花结果”了。


4、传记类书籍里不止可以给大一些的孩子看,也可以讲给小孩子听。毕竟听故事是一件既享受又幸福的事,因为和讲故事的人在一起才更重要。也许还可以在阅读中丰富认知的同时,拓展孩子更多的兴趣,持续去探究。


*




02

整本书阅读


时间:2月5日下午 

用书:《想变成飞鸟的公主》


整本书阅读应该怎么读?可能没有标准答案。整本书阅读可以怎么读?一定有很多种答案。


阿简老师来带读《想变成飞鸟的公主》,却不告诉我们整本书阅读应该怎样做、可以怎样做,而是先推荐了一大堆文学理论阅读书目。

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因为你才可能找到更新鲜的看世界的角度。


阅读推广者首先要思考:若我希望孩子主动去读更多的书,我要做什么?


阿简老师以《想变成飞鸟的公主》为例,引导共学者思考:你是怎样解读这本书的?你打算用这本书,给孩子讲什么?


我们根据前置的阅读理解,抛出了一个个关键词,然后进行分类整合,汇总成几个大的主题。


接着,老师们根据最感兴趣的话题自行分组,从文本中找出证据,进行展示、交流。



然后共学者们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分层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参与者感到安全、放松,思维更活跃,更乐于表达。


同样,如果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空间中,也能有这样安全和放松的感受,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


最后,阿简用“后现代主义”童书理论四个方面来解读这本儿童小说,展示了全新的文本解读方式。果然,阅读带来的不止深度的思考和流畅的表达,更难得的是独特的视角。




03

班级读书会小方法


时间:2月6日上午 


作为阅读者,我们选择书籍的原因有很多,或许由阅读一本书扩展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本,又或许是书名引发的好奇……


晏子老师谈到,大家作为成熟的阅读者,常常不自觉地熟练调用多种阅读策略。如果我们能通过阅读活动与教学,帮助孩子习得并不断运用,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好的阅读者。


晏子老师用两个有趣的活动带大家体验阅读力“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转化”。


1.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大脑中会形成怎样的印象呢?听完故事,大家发现用笔描绘出来的画面是如此不同,每个人捕捉到的信息,会受阅读经验、注意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千个读者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这样诞生。如果在阅读中,孩子时常调用图像化策略,阅读就会更加鲜活。


2.一幅画中涌动的故事

画家在画里藏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足以勾起每个人的好奇。晏子老师让大家借助OWI表格,好好挖掘一番:从画面了解到什么?想知道什么?做出何种推测?

有趣的活动中,我们经历真实的提问、推测,体验阅读的快乐。


了解了阅读策略,大家最关心如何在常态语文教学中运用。


晏子老师非常贴心地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大家分小组将绘本与语文教材相结合,设计体现阅读策略运用的阅读课。


从各小组精彩的分享可以看到假期共学给大家带来的认识上的变化:阅读策略不仅仅是教材中的独立单元,并非只是作为教学内容存在,它就是阅读本身,无论是教材单篇课文学习还是整书阅读,都可以随时调用多个策略。


期待新学期到来,我们将共学所得带到课堂,给孩子们带来精彩的阅读生活。







04

创意写作初体验


时间:2月6日下午 


一盘盛满桂圆的盘子从众人面前一一经过,一人几颗桂圆。


“接下来,请大家品尝你手中的桂圆!”


小小的桂圆没有被立刻吃掉,而是在大家的手中被反复摩挲、把玩、闻嗅……仿佛手里的不是一颗寻常的桂圆,而是什么稀世珍宝。反复研究一番后,大家才郑重地剥壳,将这小小的桂圆送进嘴里。


当然,这不是什么美食鉴赏大会,而是成都书语的教师共学现场。


大家在袁玫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体验什么是“创意写作”。


原来“创意写作”并不是大家惯性思维里以为的只有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才需要,其实它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能看到它的身影:也许是欣赏一部文学作品,写一封信,或者是一篇演讲稿,乃至是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一封企划书……这里都会涉及到“创意创作”。


提到创意写作,就要提及“RAFT”模式。


RAFT中的R即role角色,A即audience受众,F即format体裁,T即Topic话题。进行创意写作时,常常需要从这四个角度去进行思考和创作。


进行创意写作,首先要唤醒灵感。灵感常常捉摸不定、来去无踪。如何去唤醒并捕捉灵感呢?从感官出发,调动五感,就是唤醒灵感的绝佳途径。


在袁玫老师的引导下,从吃开始,通过五感的调动,去观察食物的外观,捕捉食物带给我们感官的体验。


刚开始提到的品尝桂圆现场,其实就是老师们在为自己的“创意写作”寻找灵感。


在进行创意写作时,袁玫老师也给到了一些技巧建议:构筑场景、视角转换、情节推进—矛盾冲突。老师们在一个个活动实践和小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的建议去进行自己的“创意写作”,现场不乏佳作。


这次的教师共学,不但打破了以往对“创意写作”看法的思维定势,更是在实践中体验了什么是“创意写作”。原来写作并不难,“没有什么是你写不了的!”是真的可以成为现实。经过这次的共学,老师们了解、体验、享受了“创意写作”,也会把这份体验和享受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共学不是培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是在汲取养分的同时,也贡献着营养,每个人都在里面收获自己特有的成长。


两期四天的时间很短,还意犹未尽,我们暑假再相聚吧!


教师反馈摘录:

(向上滑动启阅)





END